上海交通大学智慧节能示范与实践科普教育基地目前拥有一支专业的科普队伍,包括3名指导委员会委员、3名专职科普管理者、8名兼职科普专家团和15名热心的科普志愿者,共同构成了强大的科普阵容。科普团队不仅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具有极高的热情与耐心,确保了科普活动的高质量开展。基地年开放280天,年接待学生实践约500人,参观交流约800人次,通过互动体验和现场讲解等方式,使学生和参观者能够直观地了解智慧节能的主要措施、实施效果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应用与实践。上海交通大学智慧节能示范与实践科普教育基地在推动科普教育的同时,也获得了学校的广泛认可和表彰。科普管理人员曾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交通大学管理服务一等奖,学生特别贡献奖,多名科普辅教人员获校后勤保障中心工匠称号。同时,基地党支部也被评为优秀党支部,所获荣誉及奖励代表了基地在科普工作方面较强的综合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上海交通大学智慧节能示范与实践科普教育基地占地520平方米,空间宽敞明亮。主要设施包括:
(一)科普走廊:在大楼北侧建设科普走廊,左侧布置火力发电厂模型、汽轮机发电模型等大型设备展示,展示发电及电厂知识。右侧布置变压器、高低压配电柜、各种电缆、路灯、配电箱、水泵、控制箱及开关模型等电气设备,此外,还配备有电工学堂实操实验台、电机启动实验器材和小家电检修故障模拟盘等教学辅助工具,使科普教育更贴近实践,实现开放参观与沉浸式体验。
(二)能源保障楼智慧节能示范:在大楼外侧和内部分别建设了风力发电机、楼顶光伏、光伏车棚、电动汽车充电桩、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智能计量、自趋优智慧节能平台等多种能源生产、配置和利用形式,同时结合楼内的绿色校园产学研合作共建基地、劳动教育基地等构建智慧节能示范。
(三)劳动教育第二课堂—电工学堂实践基地:二楼设置电工学堂实践基地,开展系列电工科普内容,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基础电工知识,提高电工操作的劳动技能。
(四)劳模工匠创新室:设置劳模工匠创新发明场地,并配置各类电气设施设备,陈列各届电气技术比武的比武成果,还有劳模工匠等照片、感言等,传承劳模精神,激发学生对劳动的热情。
(五)电力陈列馆:是交大能源发展的重要见证,也是让参观者了解交大能源历史、感受绿色校园文化的重要场,馆内陈列着交大第一块电力铭牌、第一幢高楼发电机等珍贵展品,以及众多图片和实物,展现了交大在能源供电历史、供电规模、人文传承、使命传承以及领导关怀等方面的辉煌历程。 沿着楼梯向上,还展示了交大能源的发展历程。二楼设有电力集控管理平台和能源管理平台的展示,同时还设有10块各类能源系统监测屏,对全校的水、电、气以及新能源等能源进行全方位的监控,为学校的能源提供了精准的数据监测和管控,也为提升校园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