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核心行业的基础零部件,电机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精密制造、轨道交通、航空航天、风力发电、工业生产、家用电器、医疗设备等多个国家核心战略领域,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与国际一流水平相比,我国在高档、精密、新型电机设计制造方面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发展自主可控的电机系统技术,对于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展现科技工作者风采,2024年5月24-26日,在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即将到来之际,首届电机系统科技交流大会在合肥成功举办。大会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联合主办,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所属大电机、中小型电机、微特电机、直线电机、永磁电机、小功率电机、磁场调制电机等7个电机领域专业委员会联合承办。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270余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高校师生参加会议。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副秘书长高巍博士,安徽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高清维教授,大会主席、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会士、安徽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王群京教授出席大会并致辞。大会开幕式由我会组织人事部主任王振涛主持。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高巍副秘书长致辞
安徽大学高清维副校长致辞
大会主席、安徽大学王群京教授致辞
大会邀请了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22位专家、学者围绕电机系统产业发展政策趋势、前沿成果、技术发展热点等主题做报告。本次会议的一个突出特色是,来自电机制造企业的领导、高管和研发人员约占参会人数的40%,体现了广大电机制造企业对于科技创新的需求和参与热情。
哈尔滨理工大学教授、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会士蔡蔚做题为《新能源汽车电机系统的热点问题与对策》的报告,机械工业技术发展基金会秘书长侯睿做题为《电机能效提升政策综述》的报告,哈尔滨理工大学教授戈宝军做题为《感悟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环境下电机业的理念更新与技术发展》的报告,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会士曲荣海做了题为《超导电机的研究与发展》的报告,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会士郑萍做题为《混合永磁型永磁同步电机研究》的报告,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总专业师李桂芬做题为《新型电力系统下水电机组的发展方向》的报告,清华大学教授、电力行业电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王善铭做题为《永磁电机电磁振动与减振研究》的报告,杭州易泰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卫中做题为《自主可控电机系统设计与全流程数字孪生解决方案》的报告,安徽大学学术副校长、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吴立建做题为《永磁电机开路故障容错控制策略研究》的报告,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技术总监李光耀做题为《工业电机低碳发展路径与实施》的报告,天津大学教授王晓远做题为《高速永磁电机的热设计与分析研究》的报告,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张驰做题为《永磁直线电机推力波动抑制与精密运动控制技术》的报告。
安徽大学教授、大会秘书长丁石川,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欧景,沈阳工业大学教授、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佟文明,山东大学教授王道涵,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胡俊辉,武汉大学教授高玉婷,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徐伟,湖南大学副教授冯垚径,东南大学副研究员王伟,西安交通大学副教授贾少锋等专家学者,围绕高效高可靠永磁电机、高速无套筒永磁同步电机、高功率密度轴向磁通永磁电机、变频器驱动永磁同步电机、游标永磁电机、半集中式开绕组永磁牵引系统、直线感应电机、海上风电电机行业的机遇和挑战以及超声微纳米驱动及其应用等科研领域,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
大会邀请抚顺煤矿电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孙玉江,安徽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院长陶骏,安徽皖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孙跃,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张成明,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甘醇,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李大伟,青岛大学教授郑晓钦等嘉宾主持报告环节。
与会嘉宾对本届电机系统科技交流大会给予高度好评,对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牵头组织搭建这一高品质科技交流平台给予一致肯定,普遍认为本次会议对于加速电机领域产学深度融合,持续引领电机产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对2025第二届电机系统科技交流大会充满期待。
大会报告现场
参会代表认真聆听专家报告
与会嘉宾合影留念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电机产业科技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从传统电机到高效节能永磁电机,再到智能化电机控制系统,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随着全球能源结构调整和环保意识的提升,对电机系统的能效和环保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电机产业科技创新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作为电气工程领域的国家级学会,我会在电机系统拥有得天独厚的智力资源优势和组织优势,对引领电机系统创新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会将联合国内外学术界和产业界优质资源,汇聚高校、院所和企业等各方智慧和力量,每年举办一次电机系统科技交流大会,努力搭建高品质交流合作平台,为广大学会会员和科技工作者提供更丰富的学习交流机会,广泛交流思想、分享成功经验、碰撞智慧火花、促进深入合作,攻克技术难题,不断引领电机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高效化方向发展,持续推动电机系统技术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和拓展,为培育发展电机领域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
(供稿:组织人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