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CES 263-2023《并联型低压有源电能质量治理设备电网适应性评价方法》 -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标准解读 | T/CES 263-2023《并联型低压有源电能质量治理设备电网适应性评价方法》
标准解读

标准解读 | T/CES 263-2023《并联型低压有源电能质量治理设备电网适应性评价方法》

2023-12-30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团体标准T/CES 263-2023《并联型低压有源电能质量治理设备电网适应性评价方法》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提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大学等单位起草编制完成。该标准规定了并联型低压有源电能质量治理设备电网适应性的评价要求、评价实施和评价报告。

  1. 标准起草单位及主要起草人

  (1)起草单位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能效测评有限公司、深圳市盛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华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变流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东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思源清能电气电子有限公司、广州善博睿科技有限公司、西安西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2)主要起草人

  郭浩洲、肖梁乐、钟佩军、李琼林、袁田、胡蓓、吴永康、郭子君、方支剑、胡伟、唐钰政、郭建良、孙建军、李尚盛、袁钥、肖楚鹏、赵龙腾、徐琴、魏新迟、魏晓川、孙晓明、宁志毫、迟恩先、龙礼兰、杜刚强、马明哲、卫卓、唐鹏、蔡勇、刘晓军、孙敏。

  2. 标准制定背景

  随着大量低压有源型电能质量治理设备运用于电能质量治理中,为保证设备在多种电网工况实现既定功能,入网适应性检测是设备入网测试的重要试验之一。

  然而当前缺乏并联型有源电能质量治理设备入网适应性的技术评价标准。因此,为了建立、规范并促进该类设备的入网适应性技术评价,亟需制定相关的评价标准,明确评价要求、评价方法以及评价报告,以建立在各种典型测试环境下均适用的统一评价体系,达到规范、公正的目标。

  本标准与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团体标准《并联型低压有源电能质量治理设备入网适应性检测规程》具有相关性,但该标准缺乏入网适应性的技术评价部分,因此在检测规程的基础上编制本技术评价标准。

  3. 标准主要内容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并联型低压有源电能质量治理设备电网适应性的评价要求、评价实施和评价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1000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并联型低压有源电能质量治理设备的电网适应性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主要引用的文件主要包括:

  GB/T 2900.1   电工术语 基本术语

  GB 14048.1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1部分:总则

  GB/T 14048.11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6-1部分:多功能电器 转换开关电器

  GB/T 35726—2017   并联型有源电能质量治理设备性能检测规程

  (3)术语及定义

  主要包括并联型低压有源电能质量治理设备、电网适应性、电压偏差、频率偏差、谐波(分量)、电压不平衡、总谐波电流补偿率、响应时间、损耗率、谐波发射率的定义。

  (4)总则

  并联型低压有源电能质量治理设备电网适应性技术评价应以电能质量标准为依据,以达到国家、地方以及行业(专业)标准要求为前提,科学、客观、公正、公平地评价电能质量治理设备的电网适应性效果。

  并联型低压有源电能质量治理设备电网适应性效果的评价包括设备损耗率指标、补偿性能指标、响应时间指标、谐波发射率指标,四项指标作为设备的独立指标分别进行评价,可在各指标评价基础上结合实际应用需求选取设备。

  (5)评价要求

  评价要求主要包括一般规定和评价准则。

  一般规定包括典型场景、测试项目、测试电路和测试方法、测试结果的确定。

  评价准则包括设备损耗率评价准则、补偿性能评价准则、响应时间评价准则、谐波发射率评价准则。

       (6)评价实施

  评价实施包括单类场景适应性评价方法和多类场景适应性综合评价方法。

  根据各单类场景适应性测试结果和单类场景下各级概率分布,各类适应性场景下各项性能指标得分,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Xi——分别代表EiMiTiHi表示设备损耗率、补偿性能、响应时间、谐波发射率在第i类测试场景下得分。

  根据各类场景权重以及单类场景性能评价结果,计算设备各指标综合得分,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Y ——分别代表E、M、T、H,表示设备损耗、补偿性能、响应时间、谐波发射率在多类场景下综合得分。

  (7)评价报告

  ——  主要性能参数;

  ——  设备电网场景分类;

  ——  适应性评价试验;

  ——  设备损耗指标;

  ——  补偿性能指标;

  ——  响应时间指标;

  ——  谐波发射率指标;

  ——  存在问题及整改建议;

  ——  综合评价结论;

  ——  附录(含测试方法、运行数据等)。

  (8)附录A (规范性) 测试电路和测试方法

  主要包括测试接线、设备损耗率测试方法、补偿性能测试方法、响应时间测试方法、谐波发射率测试方法。

  (9)附录B(资料性)单类场景概率分布

  主要包括电压偏差概率分布、频率偏差概率分布、电压谐波概率分布、电压不平衡概率分布。

  (10)附录C(资料性)多场景权重系数

  (11)附录 D (资料性) 指标评分计算案例分析(以设备损耗为例)

  主要包括设备损耗实验室测试数据及各场景下评价得分、单场景适应性评价和多场景适应性评价。

  4. 标准制定效益

  当前低压并联型有源电能质量治理设备在实验室开展测试时未充分考虑的电网运行条件的变化,导致在设备投入运行时,由于未知电网运行条件变化引起有源型电能质量治理设备失稳或丧失治理功能。本标准编制了损耗比指标、补偿度指标、响应时间指标、谐波发射特性指标等四类指标单独、综合评价方法,并对测试场景进行详细分类,结合检测方法,从而得到评价结果,填补了在电网适应性技术评价标准这一块的空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