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CES 251-2023《储能系统变流器涉网性能硬件在环检测规范》 -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标准解读 | T/CES 251-2023《储能系统变流器涉网性能硬件在环检测规范》
标准解读

标准解读 | T/CES 251-2023《储能系统变流器涉网性能硬件在环检测规范》

2023-12-30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团体标准T/CES 251-2023《储能系统变流器涉网性能硬件在环检测规范》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提出,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等单位起草编制完成。该标准规定了电化学储能系统变流器硬件在环检测准备、检测平台、检测项目与结果判定、检测报告等方面技术要求。

  1. 标准起草单位及主要起草人

  (1)起草单位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重庆大学、国网辽宁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西安奇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上海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北方工业大学、厦门科华数能科技有限公司、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国网时代(福建)储能发展有限公司、北京英博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海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浙江海得新能源有限公司、兰州衡宙电力检测有限公司。

  (2)主要起草人

  滕卫军、刘阳、王骅、李朝晖、邓俊、杜雄、孙广宇、郭敬梅、李建林、周喜超、孙志媛、薛飞、徐斌、刘亚涛、周雨豪、李东坪、戈阳阳、张潇桐、宋益、张亚飞、王楠、孙谊、王玲玲、刘默斯、李金中、邓晓洋、谢毓广、谢博宇、马伟、陈喆、李振、冯建云、林镇煌、陶勇、周洪伟、窦真兰、赵锦、魏岱学、刘文飞、张旭军、孙鑫、程冰、张春雁、张维、薛彩霞、郑翔宇。

  2. 标准制定背景

  (1)储能系统具有响应速度快、能量双向流动、应用灵活等突出优势,是解决新能源消纳、增强电网灵活性、提高电网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我国储能投运规模逐年攀升,储能系统的高低电压穿越、电网适应性等涉网性能严重影响储能的安全运行,必须对储能涉网性能进行验证。

  (3)储能系统涉网性能验证包括现场试验与型式试验两种方法,现场试验难度大、工况有限,能够获得的数据信息量少,且费用、时间等代价也较大;型式试验存在控制器软件版本型号与现场运行不一致的情况。

  (4)硬件在环测试在电网接入条件模拟、控制器软件版本型号等方面优于现场试验与型式试验,适用于储能变流器涉网性能验证与建模,但储能变流器硬件在环测试还没有相关标准,该团体标准的制定是十分有必要的和亟需的。

  3. 标准主要内容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化学储能系统变流器硬件在环检测准备、检测平台、检测项目与结果判定、检测报告等方面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电化学储能系统变流器涉网性能验证和模型参数辨识数据检测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主要引用的文件主要包括:

  GB/T 34120 电化学储能系统储能变流器技术规范

  GB/T 36547 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电网技术规定

  GB/T 36548 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电网测试规范

  GB/T 40581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计算规范

  GB 38755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

  (3)术语及定义

  主要包括实时数字仿真器、实时信号接口、储能变流器硬件在环检测系统的定义。

  (4)总体要求

  主要包括储能系统变流器涉网性能硬件在环检测的仿真环境、检测前准备、检测项目与结果判定、仿真模型要求、控制器要求、检测工况设置方面的总体要求。

  (5)检测条件

  主要包括检测环境条件、检测资料需求、待测样品条件。

  (6)检测平台

  主要包括实时数字仿真器功能要求和检测平台功能要求。

  (7)检测项目与结果判定

  检测项目主要包括故障穿越和电网适应性,故障穿越包括低电压故障穿越和高电压故障穿越,电网适应性包括电压适应性和频率适应性,结果判定为检测项目的检测结果需要满足的标准要求。

  (8)检测包括

  主要包括:储能变流器厂家、型号、结构及参数等;检测时间、检测单位、检测人员;检测平台设备计量校准结果;检测条件;检测内容;硬件在环仿真检测波形、数据分析结果;硬件在环仿真检测结论。

  4. 标准制定效益

  本标准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该团标对储能系统涉网性能硬件中检测的总体要求、检测准备、检测项目与步骤、检测报告进行了规定,为储能系统涉网性能硬件在环检测与模型参数检测提供依据和参考。

  本标准发布实施后,将为储能系统安全运行提供技术支撑,在“双碳”和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目标指引下,新能源与储能装机逐渐增多,本项目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更有利于提高中国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和管理经验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