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王学远,现为同济大学在站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动力电池管理。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等省部级及以上课题/项目共3项;担任WEVJ期刊客座编辑,Int. J. Energy Res.、Batteries等多个期刊审稿人;在IEEE Trans. Ind. Electron.、IEEE Trans. Transp. Electrif.、eTrans.等期刊/会议上发表SCI/EI论文37篇(其中第一作者11篇,共同通讯作者7篇,ESI高被引论文1篇、期刊封面论文2篇,被引550余次,H指数12);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2项(其中排名前三共10项),递交PCT专利1项(排名前三,已进入美国国家阶段),向企业授权使用3项;出版国内首部EIS车载应用相关专著1部;与头部企业开展EIS测量及应用相关成果的产业化应用,获得省部级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
在过去近十年时间里,针对传统动力电池管理系统依赖低精、低速数据难以实现寿命和安全评估诊断的问题,从与电池电极过程高度相关的电化学阻抗谱(EIS)出发,针对车载条件下EIS“是什么”、“如何测”、“怎么用”的基础问题展开攻关:(1)从多孔电极理论出发,分析建立了动力电池EIS机理模型,解释了电池状态(温度、荷电状态)和工况(电流大小、静置时间等)对EIS的耦合影响机理,奠定了EIS车载应用的理论基础;(2)首次将S变换引入EIS计算中,发明了基于富谐波信号(阶跃信号等)的宽频EIS快速获取方法,创新了面向车载动力电池系统的“集中激励-分布测量”EIS测量系统,解决了EIS车载测量系统缺失问题;(3)揭示了EIS在动力电池安全恶化(温度异常、析锂)与寿命衰减影响下的演变规律,计及电池状态与工况的耦合影响,分别构建了基于EIS的电池安全诊断与老化状态评估方法,为动力电池安全与寿命问题研究提供了全新且有效的视角。上述研究形成了动力电池EIS建模、测量及应用一体的创新知识及技术体系,为面向寿命和安全的动力电池主动管理奠定了基础。
面向未来,新能源汽车将在“再电气化”进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高安全、长寿命的动力电池管理技术也已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关键技术。作为一名青年科技工作者,我将以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突破行业瓶颈为己任,潜心致力、厚积薄发,为行业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