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逐梦‘人造太阳‘”科普报告会成功举办
科普活动

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逐梦‘人造太阳‘”科普报告会成功举办

2022-10-12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为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激发广大公众的科学梦想和科学志向,组织开展 “电气云享荟”系列科普活动,以线上科普传播形式带领群众走向科技前沿,展现广大科技工作者牢记使命、脚踏实地,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精神,以实际行动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陈肇玺副研究员作题为《逐梦“人造太阳”》的科普报告

  “人造太阳”是“核聚变反应装置”一种通俗的说法,之所以称它为人造太阳,是因为它的反应原理和太阳一样。人类为何要“造太阳”?因为煤、石油、天然气不可再生,终有一天会被耗尽;风能、水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受限于天气或地理环境,也难以完全满足需要。而核聚变能源的原材料在地球上几乎取之不竭,排放无污染,被视为“终极能源”。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陈肇玺副研究员精心制作报告课件,将核聚变原理娓娓道来,引入了“人造太阳”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的发展现状,并介绍了中国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中的贡献以及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的相关情况。

  2021年12月30日,EAST实现1056秒的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这是目前世界上托卡马克装置高温等离子体运行的最长时间。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专家团队始终不忘科技报国初心,坚守人类聚变能源梦想,践行新时代科技自立自强的历史使命,弘扬科学家精神,为实现人类开发利用核聚变能源的梦想,一直努力奔跑着,目标直指在中国大地上点亮“核聚变发电的第一盏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