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地基本情况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史馆(以下简称“院史馆”)依托于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旨在打造科学知识普及、创新精神引领、科学家精神涵育“三位一体”的科普教育基地。院史馆位于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始建于2019年6月,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2020年5月率先开放线上展厅,2021年10月25日正式开馆。展陈“百年岁月”“立德树人”“强国富民”“特色党建”四大篇章,生动诠释了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自1920年初创以来,在百余载漫长岁月中为世界科学前沿探索、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国家重大需求支撑所做出的积极贡献。作为国内电气工程领域首个学科历史教育示范基地,院史馆的展陈内容是中国近现代电力事业发展的缩影,更是科普教育的生动教材。
图.院史馆照片
基地配有25名专职科普人员,24名兼职科普人员,113名科普志愿者,并常态化建设志愿服务类学生社团“E志者协会”、常态化设置院史馆讲解团队。基地依托院史馆内陈设的科学人物故事、照片、视频、模型等素材,辅以讲解、演绎、动画、纪录片和流动科普服务站等多种形式,面向公众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开展科普教育活动,为推进科普工作的社会化、群众化、经常化贡献浙大力量。
图.校党委书记任少波、新宇集团前董事长罗树明等参观
二、基地科普活动开展情况
汇名师、育名嘴,让科普教育“青蓝相继”。“老骥”扶“青马”,邀请学院退休老教师、老党员等“五老”育人力量,广纳马仲华校友、杨欢教授等25位中青年教师担任院史馆宣讲员。91岁老党员陈永校“亲历者”讲“真故事”,相关视频获得教育部关工委“读懂中国”优秀微视频奖项。“前浪”带“后浪”,招募院史馆学生讲师团18人,设置“见习讲师—骨干讲师—金牌讲师”的培养提升路径,以科普教育“前浪”带动学院党支部书记、学生骨干等学生宣讲“后浪”,累计讲解近千人次,累计开展主题学习20余次,相关微课获得“浙江省高校思政微课大赛一等奖”。
有共鸣、能共情,让科学精神“破壁出圈”。院史馆宣讲团师生深入挖掘学院百年历史,用青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刻画“追求真理、崇尚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新形式新传播,连续两年开展以弘扬科学家精神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聚星行动”,制作4集连载红色纪录片《电亮百年》,上演舞台剧《求是信物和那些灿若星辰的名字》,获得教育部关工委“读懂中国”优秀舞台剧荣誉。新视角新故事,两年来团队通过50余篇文献研读、10余次红色调研、10余次人物采访,细数“红色信物”,聆听“红色箴言”,品味“红色故事”,出版《红色印迹·浙大的先生们》;撰写“浙大电气与新安江水电站的故事”等10余篇百年电气系列文章,形成4万余字院史馆宣传文案,并参与《中国电气工程高等教育发展史》编撰工作。
广覆盖、真作为,打通科普服务“最后一公里”。线上线下,打造标杆标识。为破解疫情期间院史馆参观不便的难题,学院打造线上院史馆,累计访问77259人次。并多次联合清华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相关学校相关学科师生开展联合学习、联合活动,凝聚高校电气学科科普教育向心力。校内校外,形成风景风尚。常态化建设学生科普志愿服务社团“E志者协会”,开展电子设备志愿维修、扶老助老数字教学、技术技能普及传播等系列活动,年度电脑电器维修量达1600台,答疑量超700次,与杭州市西湖区团委、科协面向全市中小学校联合开展电力科普进校园活动,并合作制作科普视频登上“科普中国”平台。
图.线上院史馆二维码
下一步,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史馆将进一步建立健全科技资源科普化体系机制、丰富全媒体科普知识传播路径、夯实面向校内外的基层科普志愿服务活动,将弘扬科学精神贯穿于育人全链条,将开展科普教育融入于育人全流程,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夯实人才基础,贡献浙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