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两项科技成果顺利通过我会鉴定
成果鉴定

上海交通大学两项科技成果顺利通过我会鉴定

2018-12-12

  2018年12月9日,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对上海交通大学完成的“固体介质中空间电荷和陷阱能态密度的联合检测技术和应用”与“基于自动均分移相的空间电荷检测理论和技术”两项成果组织召开了科技成果鉴定会。

鉴定委员会专家认真听取项目成果汇报

  本次鉴定会专家委员会由来自合肥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上海电力大学,以及中天科技集团、无锡江南电缆有限公司、上海起帆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等高校和企业的专家组成。合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丁立建教授担任主任委员,中天科技集团总工程师谢书鸿教授级高工担任副主任委员。

  经认真质询,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基于自动均分移相的空间电荷检测理论和技术”项目所提出的检测原理为国内外首创,所研制空间电荷测量仪的相位分辨率为国际领先水平;“固体介质中空间电荷和陷阱能态密度的联合检测技术和应用”项目所提出基于非负线性最小二乘迭代算法的热刺激电流分析方法为国内外首创,所研制的检测装置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脉冲电压源的综合性能指标和装置的适测温度范围为国际领先水平。

与会专家对成果创新性和技术先进性给予充分肯定

  上海交通大学尹毅教授研究团队,长期从事绝缘材料的空间电荷检测技术与应用研究,先后获得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等项目的支持。通过项目实施,该团队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基于自动均分移相(AEPS)的空间电荷检测原理,首创了基于非负线性最小二乘迭代算法的热刺激电流分析方法,并在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应用技术研究,开发了相关检测测量装置,并在多家单位得到应用,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尹毅团队历经十余年技术攻关,提出了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热刺激电流分析方法,能够完成电介质中整条热刺激电流曲线的自动分析,显著减少人为误差和测量误差的干扰;基于理论创新,还研制了适用于固体介质平板试样的空间电荷与陷阱能态密度联合检测装置,以及基于固体开关和Blumlein传输线的高重复频率纳秒脉冲电压源,综合性能明显高于国内外已知水平。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尹毅团队还开展了基于自动均分移相的空间电荷检测理论和技术研究,利用周期信号的相位重复特性,实现了测量信号的自动移相与相位交互均分,能够用于周期复杂电场下的空间电荷检测;开发了周期电场下的空间电荷信号恢复软件系统,实现了对周期电场下空间电荷信号衰减及色散的恢复处理;研制了基于AEPS原理的电声脉冲法空间电荷测量系统,实现了周期电场下的直接和动态测量,相位分辨率位居国际领先水平。

  空间电荷是影响固体绝缘介质应用以及特殊功能开发的重要因素,它与介质内部的陷阱能级密度分布密切相关,从空间电荷分布可以分析介质的电场分布,而从陷阱能级分布可以分析空间电荷的形成机制。发展固体介质中空间电荷和陷阱能态密度的联合检测技术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工程应用价值,既可以为研究聚合物纳米复合介质提供支撑,也可以指导直流输电绝缘材料和关键装备的研发,还可以指导电工和电子领域多种功能电介质新材料和器件的研究及应用。从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来看,尚无可实现空间电荷与陷阱能态联合测试技术的成熟设备。

  此次通过我会鉴定的两项科技成果,创新性和技术先进性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称赞,充分体现了上海交大高压科研团队扎实、一流的科研创新实力,同时也再次展现了我会“科学严谨、客观公正、行业权威、服务一流”的工作风貌,有利于我会科技成果鉴定等咨询业务的更好开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