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助力宜兴电缆产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驱动助力工程

我会助力宜兴电缆产业高质量发展

2018-10-25

  为更好地推动中国科协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实施落地,促进我国电缆产业尽快步入“提质增效,创新发展”的良性运转轨道,助力解决江苏宜兴地区乃至全国电缆产业面临的技术问题和产业转型难题,实现线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2018年10月16-18日,我会特邀国内电缆领域权威专家,赴江苏宜兴举办了“中国(宜兴)电线电缆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考察调研线缆企业,现场开展技术咨询服务活动。

  来自全国各地线缆领域的近200位嘉宾参加论坛

       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裴相精致开幕词,宜兴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何晓进致欢迎词,江苏省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祝世宁致贺词,无锡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陈晓华主持论坛开幕式,我会副秘书长奚大华主持论坛报告会。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裴相精致开幕词

  江苏省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祝世宁致贺辞

  宜兴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何晓进致欢迎词

       开幕式上,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与宜兴市科协、宜兴市官林镇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了“助力宜兴产业创新发展科技服务协议”,并举办了“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宜兴服务中心”揭牌仪式。

  “助力宜兴产业创新发展科技服务协议”签约仪式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宜兴服务中心”揭牌仪式

  按照《江苏省人民政府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的工作要求,我会积极与江苏省以及无锡市、宜兴市科协联络对接,先行先试,在9月份与江苏省科协签订《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服务创新驱动战略合作协议》,明确2018-2019年拟开展的合作项目计划,重点围绕合作协议中的高端学术引领与推进科技经济融合等内容,引导全国电工装备领域的高端智力创新资源向江苏无锡地区集聚,服务当地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此次论坛为契机,通过前期考察与多次沟通对接,我会与宜兴市科协、宜兴市官林镇人民政府三方共同建立无锡首家由国家级学会与地方共同发起的创新载体——“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宜兴服务中心”。吴长顺、钟力生、赵洪、江平开等4位权威学者被聘为“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宜兴服务中心咨询委员会”首批专家。

  为专家颁发聘书

  国际大电网绝缘电缆中国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吴长顺、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钟力生、哈尔滨理工大学教授赵洪、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江平开、江苏上上电缆集团副总经理朱洪祥、远东智慧能源电缆产业首席专家汪传斌、无锡江南电缆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马壮、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高压所电缆室高级工程师邓显波和上海程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华等9位专家,分别以《我国线缆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高端电缆技术的发展与行业协同创新》、《紫外光交联聚乙烯电缆制造技术》、《聚丙烯等新型电缆材料在线缆工业中的应用》、《坚持质量创新,推动电缆行业提质增效》、《“吃透”标准与客户需求,“用心”制造高质量线缆》、《“后奥凯”时代宜兴线缆企业发展策略》、《电力电缆技术发展方向及质量案例分析》和《互联网和大数据在线缆产品生产及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为题,慷慨地分享了他们宝贵的科研成果以及他们对线缆行业发展的真知灼见。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00位嘉宾参加了论坛,其中大多为企业董事长、总经理、总工程师等高管人员,专家们的精彩报告博得了与会者的热烈欢迎,广大参会代表认真倾听专家报告并拍照记录报告内容,现场学习与技术交流气氛热烈。

  专家报告内容精彩纷呈

  作为中国四大线缆基地之一的宜兴,各类电线电缆、铜材加工、电缆料生产、电缆辅助材料、电缆制造设备等产业云集,已经成为没有任何争议的国内最大高端电线电缆行业的佼佼者。西安“奥凯”事件以来,国内许多优质线缆企业发展趋势向好,但我国的线缆产业无论是材料、技术、工艺等方面,还是科技创新模式,与国外发达国家优质线缆企业相比,依然存在不小的差距。如何加快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问题,我会针对宜兴线缆行业发展情况,量身定做了此次论坛+考察活动,旨在切实将创新驱动助力工程落到实处,帮助宜兴地区政府领导及企业高管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明确发展定位,引入高端智力资源,提升技术优势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宜兴地区线缆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电缆专家及我会领导深入企业考察调研

  论坛后,钟力生、赵洪、邓显波三位专家在我会副秘书长奚大华、宜兴科协副主席马国华等人陪同下,先后考察调研了远程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普睿司曼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东峰电缆有限公司、无锡江南电缆有限公司四家企业。专家们深入企业生产车间和产品检测中心,考察了产品主要工艺流程,并与企业领导和技术高管座谈交流,针对各企业发展定位、研发能力、工艺现状和新产品开发需求,面对面地答疑解惑、问诊把脉。

  专家们表示宜兴作为国内最大高端电线电缆产业基地,当地企业更要找准经营发展方式,做好科技战略规划,要把提高企业经济运行质量作为发展第一要务,从科技创新、管理模式、营销策略、产业布局等方面“深耕挖潜”;要以技术升级和降本增效为重点,在一些产品重点制造环节应借助智能制造来推动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一致性的提升;同时也要立足自身现状,找准找对前沿技术储备方向,提高产业可持续的内生动力。

Baidu
map